VR无线化的繁荣背后 是巨人英特尔的落寞
来源未知
DisplayLink、TPCast、KwikVR、QuarkVR……为 VR“掐线”的方案一时间涌现出许多,其中和巨人英特尔合作的 DisplayLink 尽管名声不大,但这也是家“十年老店”。但我的问题在于英特尔在这次合作中占据了何种地位?他们又为何要做这些?

无线化的未来
1999 年 7 月 21 日,美国纽约,苹果 Macworld 大会。史蒂夫·乔布斯把桌上闪亮的新款笔记本电脑 iBook 拿起来走了两步,并且在浏览器中打开了 CNN 新闻网。接着他将从同事手中接过的呼啦圈绕过 iBook,就像 iBook 是要减脂的腰。台下欢呼之声喧嚣鼓噪。
2017 年 2 月,西班牙巴萨罗那,世界移动大会。Dislplaylink 与 TPCast 分别展出了兼容 HTC Vive 的“掐线”之作。
在 VR 头显硬件领域,除了现存的三大头显,其他尚未正式推出消费版的产品有何共同点?无论是 Oculus Santa Cruz,还是英特尔 Project Alloy,以及谷歌 Daydream 与 Vive、联想合作的头显一体机——它们都脱离了 PC,从这一角度看,阻挡在硬件制造商面前的只有乔布斯也憎恨的那根线。
搭配智能手机的移动 VR 天生就是不受线束缚的,但如同游戏主机的“硬核玩家”看待手机游戏一样,移动 VR 的体验对于部分 VR 受众来说是不完整,甚至低级的。另一方面,市面上在售的以 ARM 架构处理器为核心的一体机与移动 VR 在本质上无异。PC VR 是对性能和体验的高追求,而为 PC VR 掐线成为了不少人的诉求。
掐断连接 PC 和 VR 头显多根线的要求是什么?究其根本为两点:数据和图像的编解码、处理能力,以及通信技术。这恰好对应了 DisplayLink XR 的两方打造者:DisplayLink 和英特尔。
DisplayLink XR 的通信技术基于 WiGig,这是一个推动高速无线网络的工商组织,致力于推动在无需执照的 60GHz 频带上运行数千兆比特速度的无线设备数据传输技术。英特尔正是该组织的董事成员。

HTC Vive 无线方案 DisplayLink XR
那么 DisplayLink 是谁?前身为 Newnham Research 的他们已经有十多年历史,其最主要的研究是基于 USB 传输影像的软硬件。两位创始人都在互联网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。Martin King 是几乎每个人都用过的 T9 输入法的发明人之一,James Quentin Stafford-Fraser 发明了 PC 用的网络摄像头。在长久的时间内,DisplayLink 积累的大量图像处理经验是能完成 VR 无线化项目 DisplayLink XR 的重要组成。
在今年的一次采访中,谈到为什么会从基于工作站和企业的 USB 图像拓展业务转移到 VR 无线化,CEO Graham O'Keeffe 说:“当你摇动鼠标而显示器上的光标不动的时候你会抓狂,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技术问题:如何将影像尽可能高质量地压缩并低延迟地传输。而当我们惊叹于 VR 的效果之余又把目光聚集到了那根恼人的线身上。”他们知道在现有的研究和 VR 无线化之间肯定有某种联系。
事实也的确如此。
和 DisplayLink 一样,国产的 TPCast 同样使用了高频段的 60GHz,在目前的阶段内,已经出货的 TPCast 和预计年底到明年完成的 DisplayLink XR 的实际体验都得到了称赞。而要做到大量数据的低延迟传输,使用高频段的无线标准有直接利好。DisplayLink XR 所使用的 WiGig 不同于常用的 Wi-Fi,后者很容易受到干扰,比如当同一网络环境下联网设备增多,信号就会变得很差。5GHz 的 802.11ac(另一家无线 VR 方案制造商 KwikVR 所使用的) 用类似“新开一条路”的方法改善了这一状况,但 Wi-Fi 的设计传输速度仍然不适合高质量的 VR 数据传输,1.1 版本的 WiGig 最高可以 7 Gbit/s 的速度传输数据,这几乎与 8 个频段的 802.11ac 一样快。
但高频的物理短板在于传输距离。就像低频声波远比高频声波在现实环境中传播的距离要长,WiGig 的距离限制非常之大。当然,这对于本就限制在一个普通房间范围内的 Vive 来说并无大碍。

无线网络频段覆盖范围的简图
和 TPCast 不同的是,DisplayLink XR 不准备推出消费级产品,而是将参考设计授权给第三方的 OEM。另一家 VR 无线化推动者 Peraso 同样也与 WiGig 联盟进行了合作,打造类似的解决方案。TPCast 对技术持保密状态的问题在于:VR 无线化的必然会让未来的头显标配类似的方案,就像笔记本电脑无线化一点都不值得奇怪那样,核心技术并无优势的公司能否抵抗行业标准化推行的趋势?如 Valve 的 Gabe Newell 所言:“我预计 2017 年无线是 VR 的附加配件,2018 年将成为集成的功能。”
看上去 VR 无线化的推动已经有了技术和制造生产的支持,“剪掉辫子”指日可待,但我对于 DisplayLink XR 仍然有一个问题。英特尔的老对手 AMD 借助机器学习爆发产生对 GPU 的疯狂需求而从中获利,今年早些时候又收购了无线 VR 芯片厂 Nitero(方案和上述公司都类似),对 VR 发起挑战,英特尔真的要对“千年老二”放任不管吗?
英特尔的现在和未来
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句话。当英特尔用“我们有 x86 处理器”回应苹果对 iPhone 的要求时,他们就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潮。PC 时代并未完全结束,但英特尔的核心业务已经收到了严重冲击。根据日本最大投资银行野村的数据,在 4 月份到 6 月份的这个季度,三星芯片销售额估计会达到 151 亿美元,超过英特尔的 144 亿美元的销售额估计值。而只要内存芯片价格在下半年不急剧下滑,三星全年的销售额也有望超越英特尔,一跃成为行业领跑者。三星 2017 年的芯片销售额预计会达到 636 亿美元,英特尔估计会为 605 亿美元。分析师指出,由于消费者想要更强大的智能手机和其他连入互联网的设备,内存芯片价格出现暴涨,这是三星势头增强的最大原因。除了内存,处理器方面移动市场被 ARM 及高通瓜分。
在英特尔仍然保持优势的服务器领域,它正逐渐成为附加价值最低的那一个。造成这种影响的仍然是技术演进引发的变迁。英特尔是最大的服务器核心销售商,但云服务方面亚马逊、谷歌、阿里巴巴才是价值链顶端的集团。更为重要的是亚马逊、谷歌和 Facebook 都有针对机器学习的专用芯片,即便专用芯片暂时无法推广,英伟达甚至 AMD 也是机器学习的重要选择。更何况 ARM 及高通早已对服务器市场虎视眈眈。
英特尔帝国的建立基石是 PC 产业,英特尔也许能够将芯片价格的售价调低以谋求变化,但最终他们的命运仍然掌握在市场手中,这是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改变的。
于是英特尔开始着眼于未来,收购 Mobileye 和 Altera、发展 5G、推出 Project Alloy、参与 DisplayLink XR,将自己的筹码广泛播撒。
但时代是不断跨越警示线的洪水,英特尔能撑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吗?